□ 仁寿县人民医院 周娟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卒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血管管腔狭窄,从而引起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最终出现脑组织的缺氧、缺血、坏死,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的缺失,称之为脑血栓形成,这是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约占总脑梗死患者的60%。另一种是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经血液循环进入到脑动脉,引起脑血管阻塞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称之为脑栓塞,其栓子来源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等。在临床中,脑梗死主要表现为突发肢体瘫痪、肢体麻木、语言障碍、面瘫等症状,而发病机制不同导致的脑梗死临床表现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治疗上应根据患者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脑梗死属于急性病症,是一种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都极高的疾病,其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症状轻重不同,采取的治疗方案也是不同的。
1.超早期治疗 对于刚刚出现症状的患者,要遵守超早期治疗原则,通过药物静脉溶栓或者早期血管内介入手术的方式,争取早期让患者闭塞的脑血管再通,恢复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所以,一旦出现脑梗死症状应尽可能快地到医院。在疾病发作的最初4.5小时之内,尽可能快地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6小时之内,需要立刻前往条件良好的医院开展急性期血管内干预工作。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的概率就越大。当然,在采用溶栓治疗手段或者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禁忌症与适应症,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治疗。
2.二级预防 脑梗死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复发风险也会逐步增加,而老年人,常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也增加了脑梗死复发风险。再发患者病死风险更高,病残风险更大,恢复更困难,所以脑梗死一旦犯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来进行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时间及药物种类选择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决定。对心源性栓塞患者可进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进展与治疗情况进行选择。
3.康复治疗 脑梗死症状出现迅猛,但恢复起来很缓慢,所以脑梗死患者应该早期建立康复计划,越早进行康复锻炼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可能性就越大。康复治疗的最早目标是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上厕所等,康复锻炼应针对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设计,结合患者康复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脑梗死的黄金恢复时间是发病后的3~6个月,尤其是前3个月,越早开始越好。除了机体功能康复,还需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不断给予支持和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基础疾病的治疗 脑梗死患者常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这些都是脑梗死发病和复发的高危因素,这些基础疾病也是需要终身服药控制的。有些患者因为服药后指标正常就擅自停药,这种人为的波动对身体的损害极大。
5.生活方式的控制 脑梗死患者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平时需注意膳食,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尽量避免富含油脂的食物,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咸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
综上所述,脑梗死是多病因引起的疾病,急性期治疗原则是尽快到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或者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采用正确的药物进行二级预防,从而减少脑梗死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