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4版 家周刊·旧闻
·琼林宴、会武宴……古人毕业季的“标配”
·“塘马”“羊舟”传情报 古人防汛有妙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4 家周刊·旧闻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塘马”“羊舟”传情报 古人防汛有妙招
    

  进入夏季,全国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洪涝成为各地预防灾害的重点。其实自古以来,洪灾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那么古人治水有啥妙招?
  早在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就制定了防洪法规:“按九里堤捍护都城,用防水患,今修筑竣,告尔居民,勿许侵占损坏,有犯,治以严法,令即遵行。”通过修筑九里堤来防洪治水,可见古人未雨绸缪的智慧,并“治以严法”来保护堤坝。
  唐高宗永徽年间,颁布了一部重要法典《唐律疏议》,条文规定修缮堤防不及时要受到惩罚,如果故意破坏堤防更是要处死刑,可见当时朝廷对于防洪是非常重视的。
  金元时期也颁布了关于黄河及海河水系诸河流的修守法规《河防令》。在黄河“涨水月”,州县河防官员要轮流上堤指挥防汛;河务情况要按月呈报工部;对未设专职埽兵守护的河流,出现险情时也要差员救护等。
  明清时期,出台了《堤甲法》,其中规定每千丈堤老一人,五百丈堤长一人,百丈甲一人,职责是“夏秋守御,冬春修补,岁以为常”,防洪成为常态。
  除了设立法规,古代还有洪水预警机制。古人就曾多次尝试通过预测水位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水利专家陈潢就是其中一位。他在辅助河道总督靳辅治水时曾发明了“测水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正河保持一定的流速流量,把“束水攻沙”的理论置于更加科学的基础上,有效治理了洪水,这为我国河道管理理论作出了显著贡献。
  后来,为了不让洪水淹没庄稼,产生了“水报”,即黄河堤岩备有报汛的“塘马”。当上游地区经历暴雨,洪水陡涨,士兵们便会快马加鞭把消息送到下游,从而加固堤防预防洪灾。“水报”站站相传,士兵皆备良马“八百里加急”将消息快速扩散。
  除了“水报”,“羊报”也是古代传递水情的重要手段。据记载,清代设有水位观测标志,根据原有水位来判断汛情。每当遇到险情时,水卒会带着干粮和“水签”也就是情报,坐上“羊舟”(缚着羊皮袋泅水)向黄河下游的河防传递汛情。随流漂下时,沿水路每隔一段投掷水签通知,下游的守卒会于缓流处接应,并迅速做好防汛准备。 (杜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