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说:“要做就做最好!”
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跃荣
6月30日上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跃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初登舞台高精尖遭遇大尴尬
如果说,核武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那么核医学科发展水平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医学高度。与军事领域不同,医学领域的“核武器”,则是用来祛除病痛、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
1974年,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前身)新建同位素室,标志着医院核医学科起步。然而,这个新兴的医学高端领域,却面临设备奇缺和人才匮乏的窘境。
“既来之,则安之”。1992年,陈跃跨进“核专科”大门,便暗暗立志“不怕冷落,一定要在核医学科有所作为!”本科毕业的他,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在平时努力工作的同时,他不断加强学习,1996年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由小到大跻身国内领先行列
1999年陈跃硕士毕业,回到医院挑起科室主任的重担。
“要做就做最好!”一个新战场开启,陈跃挽起衣袖,一边申请购置仪器,一边引进人才,领队外出交流取经,他的每一个举动都获得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什么陈跃乐此不疲?源于心中一个“小九九”:希望借助四川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学科平台,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实现“建国际一流的核医学科”目标。
随着科室不断发展,他努力在科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自身进步和能力提高方面,调动大家积极性。2011年,陈跃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常青藤联盟大学)访问,赴美的半年中,他几乎从不出去观光游玩,每天都泡在核医学诊疗室钻研。陈跃发现,许多仪器设备、药物、治疗方式以前根本没见过,专家们的严谨态度更是让人震撼。返回医院后,陈跃一面申请各种先进的设备,一面编撰各种规范、指南,要求科室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很快,科室的整体实力再次上了一个台阶,排名全省前两位,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一些治疗方法在全国范围也是独一无二的。
由大到强向世界“领跑人”目标挺进
在一片荆棘丛生的处女地上,陈跃踩出一条成功路,大大提高了四川省在分子影像新技术临床转化上的创新能力与地位。一鸣惊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患者闻讯来泸就诊,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医学界人士到酒城学习交流。2015年,西南医科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同签署了“核医学研发转化中心组建与合作协议”,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7Lu标记药物临床应用。
长期以来,国内放射性核素方面的药物,大部分依靠进口,价格高昂。在国家大力提倡自主供给的背景下,陈跃团队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合作,根据合作双方意愿和患者需求国产化,消除对进口药物的依赖,持续推动放射性核素药物国产化。这次合作很可能扭转核药物依赖进口的局面,降低检测费用,真正造福于患者。
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团队,凭借扎实的临床、科研能力,已在国内核医学领域一路领先,先后荣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作为核医学科的尖兵,陈跃2016年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获得全国省级综合性医院优秀医生等多种荣誉称号。(黄黎 陈猛 徐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