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2版 医周刊·医者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杨铭:在应急病房里的116天
·会说葡语的生命使者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2 医周刊·医者 2021年07月27日 星期二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杨铭:在应急病房里的116天
    

  2020年1月17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一病区主任杨铭开始驻扎医院,在接到收治全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任务后,她没有丝毫犹豫,“因为我所工作的医院本身就是一所有着特殊性质的医院,经常性的会遇到处置突发公卫事件,作为其中的一员,我自己也经历过一些突发公卫事件,所以说第一时间去一线是出于一种职业本能。”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宁蕖向险而行
  在救治一线,杨铭有了新的身份——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新冠肺炎应急队队长。当杨铭和她的应急队员们进入隔离病房开始工作以后,才开始逐渐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是当时完全未知的疾病,“大家有一些顾虑和担心是难免的,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退缩,团结一心,全力以赴地完成了这项特殊任务。”
  分体服、防护服、隔离服、鞋套、两层手套以及医用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手术口罩和护目镜……每天,杨铭进入病区都要花很长一段时间穿好“二级防护”,若是需要开展一些危险系数高的治疗,还需要穿戴有负压面罩的三级防护。“憋在里面,无时无刻不想念新鲜空气。”杨铭直言。勇挑重担
  在疫情初期,杨铭负责管理整个隔离病房的医疗以及大量的对内对外协调工作,“当时包括疾病性质、治疗方案等许多情况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特别是在院感防护方面,不仅要保证病人的安全,更要保证在应急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所以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此外,她还要负责第一时间向省市专家组及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汇报病人的病情情况,及时提出需求和问题,并及时反馈回应急病房进行有效执行和落实,可以说应急病房就是战斗的最前线,也是各种信息和指令传递的中转站。
  尽管工作繁重,杨铭也总是在不断发现、改进和争取,全方位细致地管理每一例患者。涉及患者的问题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同事们都说,“没有哪个医生能全盘掌握各个方面,只有她。”经过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应急病房的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流程,为后期应急工作常态化奠定了基础。医者仁心
  在应急病房工作期间,杨铭也收获了许多点滴的感动,“首批境内患者之中有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她的爱人和孩子也都因为新冠肺炎住院,因为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样,所以是分别隔离收治的,对爱人和孩子病情的担心,以及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对她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他的爱人病情比较危重,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她的情绪特别低落。”
  为了让这个病人的情绪好起来,杨铭和同事们经常与她交流谈心,同时想尽一切办法,让她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家人联系,“到了后期,她自己也主动为自己鼓劲加油,心情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不幸的是,这位大妈的爱人最终因为病情过重而去世了,“当她最终得知消息的时候,含着泪给我们说,她还是要坚强地生活下去,而且非常感谢这段特殊时期我们对她的陪伴,我觉得非常非常感动。”“我真的很受触动,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不忘初心
  在应急岗位上坚守的116天里,杨铭先后见证了四川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成都市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首例境外输入患者康复出院以及四川境内本土病例全部清零的特别时刻。在这些时刻里,许多患者都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她和她的团队的认可与赞扬。
  “我感到很荣幸,能在危难时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杨铭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的这段特殊经历,是我职业生涯当中最刻骨铭心,也最值得骄傲的一段经历,今后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不仅是在特殊的时期,更是在每个平常的日子履行自己作为人民健康守护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