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天性好动的孩子坐下来专心阅读呢?
一个孩子,如果从来没有真正体验过阅读的乐趣,就不可能真正爱上阅读,即使他勉强拿起书来读了,也不可能保持长久的兴趣。至于阅读中的积极思考,阅读后的实践和创造,那更是谁也强迫不了的。发自内心喜欢的阅读,与被迫坐在书桌前阅读,状态和效果都有云泥之别。
要让孩子从内心爱上阅读,首先就要从小建立对书的亲近感,和书交朋友,爱上书。
一
鲁鲁四岁的时候,我们全家漂到北京,住在昌平。不久我就发现昌平有一个区图书馆。于是,鲁鲁在他五岁的时候,拥有了生平第一个借书证。
不过这个阅览室并没有多少适合他看的书,我们大多是借些过期杂志的合订本,有些是儿童杂志,有时也借《奥秘》。我们一起阅读,他看画面,我读文字给他听。用这种合读的方式,还看了一本《急救知识》,一本《地球家园》,这两本书因为他非常喜欢而反复续借,熟到几乎每页都快要背下来。
尽管图书馆的少儿书不多,我还是经常带鲁鲁去逛图书馆,就像逛商店、逛公园一样。逛图书馆并不一定有很强的目的性,但哪怕随便翻翻,也可以培养对书的敏感,就像逛商店可以感受时尚一样。
除了逛图书馆,逛书店也成了我们的休闲方式,甚至成了一种仪式感很强的活动。开始是我带他去逛书店,后来他自己可以独立上街了,也常常自己去书店。离我家比较近的“方舟书店”童书较多,也允许读者随便翻阅,他就经常去这家店。后来大概蹭书看的小孩多了,书店就把漫画书用胶条封起来,只能看封面,不能翻开看内页,他就转移到了另外一家可以看内页的“新华书店”。但新华书店比较远,有好几站路,不能经常去。幸好不久又发现新开业的超市有个图书区,有不少儿童书卖,鲁鲁又转战超市。他每到星期六必去看书,吃了午饭就去超市,看到三点半再去少年宫上课,这也成了他的固定的日程。
二
当然,除了蹭书看,偶尔还是要买一些,大多是娱乐性很强的。有人说看这些书没什么意义,浪费时间。我倒不以为然,只要是内容健康的书,有内容就有信息,对大脑就有刺激,对心智发展就有好处。何况,读书的过程最起码也巩固了语文课上学的那些汉字。
我鼓励鲁鲁去书店看书,因为我自己就有“非借不读”的习惯,借来的书、蹭来的书更有动力读。鲁鲁也养成了借书、蹭书的习惯。对他来说,在昌平的书店、超市蹭书看,只是一种常规活动,“去西单看书”才是一个更为正式、更为隆重的节目。
西单有个图书大厦,是全国最大的书城,二楼整整一层卖少儿读物,还设有专门的阅读区,孩子们可以自在地坐卧于地,随意翻阅刚上市的新书,读多久也没人干涉,那里成了一个真正的阅读乐园。
大约是鲁鲁三年级时,我们偶然发现了这个阅读乐园,从此就迷上了,每年都要光顾两三次。
当时去一趟西单是不容易的。昌平还没通地铁,我们需 一大早到阳光商厦坐 345 路(支)公交车,到德胜门转地铁,要花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图书大厦。到了他就去二层看少儿书,我去楼上看我的书。到了中午我再到二层去找他,然后一起去西单购物中心顶层的美食中心吃饭。吃完这一顿,又去游戏厅,玩一玩只有大型游戏厅才有的游戏,过把瘾,然后心满意足回家。
三
在鲁鲁的整个小学阶段,“去西单”都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传统。其实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来算真没多大必要,我们两人光车票就是28元,加上中午的饭钱,饭后玩游戏的钱,去一次西单花费要上百元。当时一本书的售价也不过十来块钱,网上订书也很方便。但通过去西单,鲁鲁却对图书大厦产生了很深的认同,每次说到北京的好,他都要举出西单图书大厦。
可见,“去西单”并非仅仅只是看书、买书,这一天更多的时间是在玩乐。但如果这场“西单之旅”中没有“图书大厦”,它就失去了一个核心内容,也失去了某种正当性和意义感。
其实,阅读在我们生命中的存在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阅读,但如果生命中完全没有阅读,就如一场纯粹只有一顿饭、一场游戏的休闲之旅,毕竟缺了灵魂。带鲁鲁去西单,把“图书大厦”作为核心坐标,也是为了让阅读在儿子的人生中留下某种不可替代的意义感,这或许是一种无形的收获。 (鲁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