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05版 市州观察
·郫都区中医医院远程医疗协同诊疗平台上线 打造“互联网+医共体”新模式
·基层医疗机构要补齐“五个短板”
·内江市东兴区 开启校园接种“绿色通道”
·绵竹市人民医院 两岁宝宝为医生送祝福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05 市州观察 2021年08月24日 星期二

郫都区中医医院远程医疗协同诊疗平台上线 打造“互联网+医共体”新模式



    

  “医生,我这里有个病人,情况有点复杂!”“有没有既往病史?先给我们介绍下患者的病情和病历信息……”8月13日,郫都区中医医院内,一场远程会诊正在进行。
  据了解,这是郫都区开启“互联网+医共体”诊疗模式的一个缩影。近期,以郫都区中医医院为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诊疗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作为郫都区医共体牵头单位,郫都区中医医院率先推广“互联网+”诊疗,通过互联网专线保障远程医疗需要,为全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诊疗服务。

远程医疗协同诊疗平台“首秀”
  方便患者就近看病
  在当天的远程视频会诊现场,友爱镇卫生院医生详细介绍了患者病情,并展示了该患者的临床病历信息、检查结果及其他关键信息。介绍完毕,友爱镇卫生院医生提出了问题。随后,郫都区中医医院专家根据相关信息展开讨论,不同学科的专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为患者提供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医疗咨询服务。
  这是郫都区中医医院远程医疗协同诊疗平台“首秀”。以此为契机,该院将加速推进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
  据了解,该平台主要有三大功能: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运营管理。通过远程通信技术 (音、视频等)和信息技术方式,实现对下级医院的远程会诊、远程学术交流等功能。在会诊过程中可实时调取患者临床病历信息、检查检验结果信息及其他患者相关信息。通过会诊中心,可以保障下级医院重病患者的“诊疗快捷化”。在疑难病症需要诊断的情况下,可以接通远程会诊平台,请远程医疗中心上级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友爱镇卫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诊疗打破了老百姓就医空间限制,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的慢病老年患者来说,就近就医,省去了路途奔波及家属陪伴的烦恼,提升了老百姓就医体验,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打造就医新模式
在郫都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互联网+医共体”诊疗模式不仅拉近了医患距离,消除了空间上的隔阂,解决了去市区就诊的困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还能减少接触,为防疫作贡献。
  “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郫都区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县域内医共体,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可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要想百姓少跑腿,提高家门口的就医获得感,信息化到位且先行。以郫都区中医医院为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服务平台,可以采集相关机构的诊疗数据,实现医共体内的区镇两级医疗服务体系数据共享。”郫都区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说道。 (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