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史良在狱中留影。
1950年,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面世运行。从此,女子权利又向前了一步,男女平等,实行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
而这保护伞的促成者,就是我国第一位部长——史良。
“妇女代言人”
1900年,史良出身于常州世代书香之家,自幼秉承了父亲倔强的品格和母亲干练的气质,从小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口才杰出。
1919年,五四学生运动爆发,在学生运动中,史良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作为常州女师学生会会长,她组织学生串联,到处演讲。伴随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种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史良从期刊和学说中,汲取了养料,初步建立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人生观。谁料,爱国运动遭到了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学校被视为“革命的大本营”,要求立刻停办。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护校运动开始了。在史良的带领下,女师的学生们散发反对停办传单,“志气坚决,誓不达存留母校之目的不止”。并公然大闹县署,要求取消停办令,史良还对横握枪支刺刀的士兵大声呵责:“你们不要给军阀当走狗!”由于学生的坚决斗争,加上社会舆论的有力支持,护校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史良凭借着超群的胆略和才华,轰动了常州。
女师毕业后,史良考入上海法科大学,很快就成为司法界著名人士董康的得意门生。1930年,史良领到律师证书,正式开始了律师职业生涯,以出众的才能迅速跻身上海滩名律师行列。史良的名声吸引了许多妇女们来求助,身为女子,史良深知妇女地位的低下和痛苦的处境,总是全力以赴为她们辩护。一次,一位妇女连续几天都在史良家门口哭泣,原来这个穷苦妇女没什么文化,被一名已婚男子骗了,生下孩子后才知道这个男人早有妻室。了解情况后,史良决定义务替她辩护,胜诉后,男方终于答应每月付给生活费用。由于经常帮受冤的妇女辩护,她因此被誉为“妇女代言人”。
“七君子”中唯一的女性
九一八事变后,因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的浪潮。
忙于律师事务的同时,史良还积极参与了上海各界民众举行的抗日救国集会,并组织了妇女救国会,这是上海成立的第一个救国团体。一次会议上,人们提及妇女的责任是做好家庭主妇,帮助丈夫,搞好和睦家庭。史良立刻反驳“今天中国妇女的最大责任是救国,而不是治家,没有中华民族的解放,中国妇女的解放是不可能的。”一句话,犹如一剂镇静剂,让史良高大身影深深地印在与会者的心中。然而救国运动却引起了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仇视与恐慌,他们开始疯狂镇压。
1936年11月,救国会发动了上海日商纱厂工人抗日罢工,日本驻沪领事机构要求国民党当局逮捕沈钧儒、邹韬奋等救国会七领袖,这就是轰 动 一 时 的 “ 七 君子 ” 事 件 。 史 良 是“七君子”中唯一的女性,还是唯一“自动投案”入狱的君子。
11 月 22 日深夜,史良突然被破门而入的几个彪形大汉带到巡捕房,第二天便遭到审讯。史良坦率地回答了一切问题,承认自己是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承认在国是问题上主张全国团结、一致对外。当天夜里,她被律师保释出狱。第三天,法院又莫名其妙地前来拘捕她。由于事先得到消息,这一次史良巧妙逃走,然而法院却到处张贴悬赏五万元通缉史良的告示。为保护救国会其他同志的安全,史良竟主动“投案”。在看守所,她与 60 多个女犯关押在一起。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与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朝夕相处。女犯大多是受尽夫家折磨,从而谋杀亲夫被关押,在狱中,她热情地帮助女犯分析案情,教她们读写,向她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七君子”被捕激起了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极大义愤,包括宋庆龄在内的爱国人士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和营救。1937年7月31日,“七君子”被释放。出狱那天,看守所大门外军乐齐鸣。救国无罪,历史最终作出了判决。
史良决定要干一番大事,在一线调研中,她震惊的发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广大妇女的权益在很多地方根本得不到保障。有些妇女不能出村,寡妇只能嫁光棍,有些地方还是一夫多妻。因此,史良下决心要改变妇女的权益,在她的主持下拟定了《婚姻法》。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结婚要领证,离婚也要领证等等。如今,史良的立法思想在《婚姻法》中得到了很好地贯彻,这部法律在男女平等的发展史上意义非凡。为了考察《婚姻法》贯彻落实的情况,史良还连续半个月走了数十个县乡村考察,并亲自撰写相关文章,强化法律落实的重要性。1985年9月,“女中豪杰”史良与世长辞,终年85岁。她依靠自己的力量,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女性之路,将自己活成了女性自强典范。(徽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