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磊在受援国做药品盘点
家庭与生活报讯 宋建琴 侯雪阳
记者 邓童童
5月6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举行了一场小型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该院赴安哥拉医疗队队员刘磊在完成长达1012天的援助任务后光荣回国。这天,刘磊正式结束隔离并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倒回到2019年6月26日,刘磊随中国第五批援安哥拉医疗队前往安哥拉,并于次日到达罗安达省总医院,开启援外医疗任务。
创新管理 打开受援药房新局面
刘磊是一名药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各个岗位都工作过,对药房运行流程和管理都非常熟悉。但初到罗安达总医院时,他却对眼前的工作模式、管理模式有些不适应,“罗安达总医院药房有一定的规模,专业人员相对较少,没有管理软件,也没有药品台账。”
如何用专业知识帮罗安达总医院提升药房的管理?是刘磊援外医疗任务中的第一步。药品盘点、维护货号、梳理流程……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整理出手工台账,药房有多少个品规的药品,每一个品规进量多少、出量多少、存量多少都一清二楚了。但手工台账毕竟受限,还得信息化管理。
2020年,罗安达总医院引入一个系统,刘磊又开始了加班模式,“白天上班,下班后查找核实中、英、葡文药品化学名、商品名,确定软件每一条词条的准确意义,翻译软件命令菜单,盘点原始数据录入系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刘磊与医院共同整理出一套类似国内his系统药房的基本功能,可以在电脑上查询库存、进出库、效期管理、货位管理、月消耗使用管理、分科室查询使用等。据了解,这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当地公立医院是第一家!
之后,刘磊又利用这个系统的统计功能,指导受援医院推行用药消耗分析报告,分析各个科室药品使用情况,用了多少、用得对不对,“不少科室说药不够用,但是药房想增加投入很难,分析的目的是要节流。”
充实艰辛 又有获得感的1012天
到达安哥拉半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最初,安哥拉和很多国家一样,缺少必要的防护物资。为了避免被感染,不管再热,队员们严格穿戴防护服,“穿上十多分钟就湿透了,整个人像在蒸笼里一样,非常难受。”但整个医疗队没有人叫苦。
为了不浪费物资,医疗队推选刘磊来做物资管理员,“按照药房规矩分类码放,清点后做了进和出的流水账,经过计算工作时间,每月按队员人头发放物资,保证有充足防护又不浪费。”
这期间,中国医疗队组织多次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培训,有理论知识,也有穿脱防护服的培训,并且建立了考核制度,所有队员必须坚守规则严防感染。
在安哥拉的两年多时间是充实的,也是艰辛的。刘磊和队员们时常在担心停水、停电,也在慢慢习惯停水、停电、无网络的日子。第一年到安哥拉的那个春节,从腊月二十八停电到正月初三,因为热,队员们只好跑到中资企业去蹭空调。“热不是最难熬的,最难熬的是节日期间不能跟家里人视频,或者说视频的时候老是卡顿。”原本,医疗队每年能休一次回国探亲假,但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所有队员都放弃了休假。
援外的日子也充满了获得感。刘磊近距离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当地同事也建立了友谊。“一起奋斗,一起打拼,一起经历安哥拉的生活艰苦,也一起分享工作成功的喜悦,在一生之中也是美好的回忆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