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营养周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陈秋吉
4月26日,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指南》),最新版本的膳食指南提出了8条平衡膳食准则,作为2岁以上健康人群合理膳食的必须遵循原则。强调了膳食模式、饮食卫生、三餐规律、饮水和食品选购、烹饪的实践能力。而在《指南》中的第七条,叫做“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这也是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
记者了解到,每年5月的第三周为“全民营养周”,旨在提高全民营养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科学饮食理念。在今年“全民营养周”到来之际,记者也采访到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中心转化研究部主任熊竹娟,一起探讨关于如何“吃”得更健康的话题。
配料表越简单越好
提到零食,大家总会联想到长胖发福,都认为零食吃多了不好,影响身体健康。但其实,零食并不是不健康的代名词,它甚至是一些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饮食受限或对营养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儿童、老人、孕妇、运动员、病人等)补充营养的重要方式。
“零食的种类繁多,营养价值差异巨大,简单地可以分为原产品零食、初加工零食和深加工零食。”熊竹娟说,原产品零食和初加工零食往往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的。这类零食加工程度低,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物的营养成分,额外添加的油、盐、糖、调味剂也较少,口味较清淡,通常保留了食物的原味。“例如牛奶、酸奶、原味坚果、新鲜蔬菜水果、蒸煮烤的粗粮等。这类零食往往是高优质蛋白、高膳食纤维、高优质油脂的食物。”
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选购此类零食呢?熊竹娟解释道:“配料表越简单越好,通常仅有食物原料或有少量添加物的比较好。”
对于那些没食品标签的零食而言,熊竹娟也建议大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即尽量选择具有天然食材本身味道的零食,而少选择偏离食材本身味道的。“大家所追求的那些酥脆、入口即化、味重的零食,能少吃就少吃,选择尽量少加或不加各种糖的。”
警惕“无糖”陷阱
记者了解到,配料表会展示食品的成分及用量情况,通常按照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尽量选择配料中含健康成分较多,且糖、油、盐较少的食品,避免选择配料表中含有‘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植物油脂、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的食品,因为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危害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熊竹娟建议。
而面对市面上兴起的“无糖”食品,也不能贸然相信。很多所谓的不加糖,仅仅是指不添加白糖、砂糖、蔗糖、葡萄糖,但可能以葡萄糖浆、果糖糖浆、木糖醇、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糖精钠(糖精)、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等代糖或甜味剂代替。
“虽然大部分添加量为安全剂量,但仍然不建议长期、大量食用,对婴幼儿、孕妇就更不推荐了。”熊竹娟对记者说道,并且容易因“无糖”而过多摄入零食,引起肥胖等健康问题。
不过既然是零食,就不能作为主要的食物,既不能影响正餐,也不建议进食过多,可三餐间多样少量食用。
“所谓健康的零食,不控量同样容易造成能量摄入过多等问题,所以也需要限量,比如牛奶或奶制品全天300~500ml(即 1~2 杯),水 果200~350g(约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大豆或坚果 25~35g(约一小把)。”熊竹娟说,而那些不健康的零食也可以偶尔品尝,掌控好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