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4版 家周刊·旧闻
·端午节也是古代的“全民卫生节” 祛病防疫 古人养正妙招儿多
·端午节也是“女儿节”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4 家周刊·旧闻 2022年06月02日 星期四

端午节也是古代的“全民卫生节” 祛病防疫 古人养正妙招儿多





    

免疫力就是防护服看古人的养正六法
  “隔离”,是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的一个最佳的预防疫病办法。《晋书·王彪之传》记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说明晋代对传染性疾病的隔离要求严厉,只要有病人接触者,均需采取隔离措施。
  到了南北朝时期,“隔离防疫”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
  此外,预防疾病最重要就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即古人之养正。古人重视内求,认为正为本,邪为标。预防感染,首重扶正,正旺则邪不能侵。古人养正的方法有以下六种。
  1.艾灸。前人认识到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所以古人非常重视趁未病时艾灸,以避免感染疫毒。
  《扁鹊心书》里讲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灸能保命,既可治疗,亦可预防疾病。扁鹊认为:“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明确不病之人也可以施灸,灸能延寿。正常人也可自己灸足三里,因为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是土经土穴,能培土补虚,最适合于预防疫毒。
  2.药囊。古人认为,疫毒是偏性极重一种邪气,可用药物的偏性来克制疫毒的偏性。可用药物悬挂或佩戴的方法,有效预防疫毒感染。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现代研究发现,中药香囊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预防流感,防治疫毒,中药香囊在预防病毒感染性疾病起到一定作用,可减少人们受污秽之气或毒气的污染;避秽化浊,清新空气;宁心安神,健脾和胃;驱蚊虫毒蛇。
  3.药浴。通过中药药浴来避邪,如《内经》提出:“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清代刘松峰的 《松峰说疫》 一书中记载:“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或藿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药浴后不冲水,直接擦干穿衣即可。
  4.取嚏。用软纸搓成细捻刺激鼻腔,打几个大大的喷嚏,可有效预防流感。打喷嚏是人体的主动排邪反应。《串雅外编》记载:“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既出,或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方为佳。”古人没有口罩,用麻油涂鼻孔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方法。
  5.服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中医人提供了预防中药方。古人也有预防方。如葛洪书中“辟温病散”方:“珍珠,肉桂各一分,贝母三分熬之,鸡子白熬令黄黑,三分,捣筛,岁旦服方寸匕,若岁中多病,可月月朔望服之,有病即愈,病患服者,当大效。”葛洪的预防药方中诸药皆偏温,取温能通阳,阳旺则邪不着人之意。
  6.饮药酒、疫病多发季节,古人重视饮雄黄酒、艾叶酒、菖蒲酒等,雄黄、艾叶、石菖蒲等都属温性药物,有温阳抑阴之功,有助于祛除疫毒。《本草求真》提到:“艾叶辛苦性温,其气芳烈纯阳,除沉寒痼冷,通诸经以治百病。”

环境消毒古人选择烧烟
  与咱们现在对病毒污染环境进行消杀相似,古人面临疫病时,用中药烧烟给空气消毒,可以干扰病毒,祛毒祛疫,调和环境,使人不病。
  明代大医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清代的《验方新编》有空气消毒方,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不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古人重视用苍术烧烟避秽。苍术味道芳香,内可化湿浊之郁,外能散风湿之邪,烧烟亦可有空气消毒之功。
  此外,古人的消毒,一般是针对病人用过的所有衣物。大多用蒸煮的方法,进行高温灭菌。端午节时,家家户户还会用雄黄和烧酒调和,喷洒房屋壁角等阴暗处,以驱逐蛇虫百脚。
  由此可知,古人非常重视疫毒的防范,古人所采用的预防疫毒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些预防疫毒的方法时至今日仍可借鉴。(景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