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知 一 点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端节、菖蒲节、天中节等。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传统节日中名称最多、包含内容最广的民俗活动。
其实,端午节还有“女儿节”之称。明沈榜在《宛署杂记》中写道:“燕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各归家,俗呼是日为女儿节。”从端一到端五,青年女子梳妆打扮,头插石榴花,已嫁之女亦各归家走亲。
小姑娘则在节前用五色丝线在硬纸上绕粽子,勒小葫芦、小老虎等小玩意儿。到初一这天,小女孩臂系彩丝谓之长命缕,头上戴用花红线编成的小老虎、樱桃、蝙蝠等,叫做福儿;鬓边插一朵石榴花,身佩五彩丝穿起来的各色花纸做成的小虎、葫芦、樱桃、桑椹、小蝙蝠、小粽子,叫饰小闺女。到了五月初五午时之后,就把这些东西摘下来,连同贴在门楣上的剪纸葫芦也揭下来,一并扔到门外,叫做“扔灾”。
最显女儿气的端午民俗,是斗草。《红楼梦》和《镜花缘》里都有斗草的情节。要论规模,《镜花缘》里的那场斗草戏场面更大,竞争更激烈,共有25位姑娘参赛,一连串的巧思妙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又可以参照《牡丹亭》的那出“花判”。女儿家原来个个都是“阆苑仙葩”。
宋代晏殊《破阵子·春景》里说斗草,是在清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斗草斗到了魂牵梦绕。“君有麻与枲,妾有葛与藟。君有萧与艾,妾有兰与芷。君有合欢枝,妾有相思子。君有拔心生,妾有断肠死。”
斗草有行酒令,要背《诗经》的。《酒令丛抄》中记“葩经花名令”,规则是用《诗经》行令,比如“并头花”,就是说两句《诗经》之句,而两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要能组成一种植物名,依次轮流,答不上来的罚酒。像“月离于毕”和“季女斯饥”,两句组合成“月季”,再比如“交加花”,就是首尾相连,如“杨园之道”和“有菀者柳”,组合而成“杨柳”。
古人到了夏天一身葛,头戴葛巾,身穿葛衣,脚蹬葛屦。端午节要洗兰浴,葛巾不可少。《礼记·玉藻》中说:“浴用二巾,上下绤。出杅,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屦。”上半身一块细葛巾,下半身一块粗葛布。
唐代端午节宫中有赐葛衣的传统。杜甫感恩圣上:“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摘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