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03版 资讯
·出生仅44天! 省妇幼保健院完成全省年龄最小肝母细胞瘤介入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孔清泉教授脊柱微创工作站”落户郫都区人民医院
·开学了!“心身校医”走进省精神医学中心充电
·自贡市贡井区 五项发力让基层卫生院强起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新闻热线 028-86251674 广告热线 028-86642771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03 资讯 2022年08月30日 星期二

出生仅44天! 省妇幼保健院完成全省年龄最小肝母细胞瘤介入治疗



    

  家庭与生活报讯(熊云麟 记者 冯若冰)近日,省妇幼保健院成功完成一例出生仅44天患者的肝母细胞瘤介入治疗手术,打破全省同病例年龄最小纪录。
  8月16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了一位出生仅37天的特殊患者。经全科讨论,考虑诊断为肝母细胞瘤,肿瘤位于肝脏右叶,大小有9cm× 8cm×9cm,占据整个腹腔1/3的空间,巨大的肿瘤对腹腔内正常脏器有明显的挤压。
  据悉,2个月前,患儿还在母体时,医护人员为其进行常规产检后,发现肝脏上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辗转多家医院均无法处理。
  收住入院后,选用什么治疗手段能完整安全地切除肿瘤成为了医护团队面临的难题。医院结合宝宝病情特点,制订了详细而周密的诊疗方案:外科手术联合术前介入化疗,以及术后化疗的多学科诊疗模式。
  记者了解到,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90%发生于5岁以内。手术切除是肝母细胞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可否完整切除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小儿外科主任符松介绍,对于这样的巨大肝脏肿瘤,如果直接手术,风险极大,肿瘤不仅不能完整切除,甚至会危及宝宝生命。
  “孩子太小,体重偏轻,突破了之前省内介入治疗最小年龄59天的肝母细胞瘤纪录。”符松表示,面对新的挑战,医院组织小儿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儿童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相关科室进行MDT讨论,最终决定为患儿进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同时对孩子的置管方式、化疗药物的配备和剂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全面评估。
  符松说:“最终确定的手术方式不仅微创,还可以通过栓塞化疗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为后期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虽然有了详尽的方案,但对小婴儿实施这样的手术,技术难度极大。”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入院一周后,医院对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整个手术就像是一场针对肿瘤的精准打击战,消灭敌人的同时还避免了误伤正常肝组织。”8月23日,手术一开始,小儿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医生全力配合,在介入影像的指引下熟练地将肿瘤滋养动脉全部都找了出来,符松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动脉的穿刺。由于患儿年龄太小,血管太细,穿刺成功后却无法置入导管,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功置入介入微导管。随后,医生们通过微导管精准地将栓塞剂和化疗药推注到肝脏肿瘤血管内。经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目前,患儿身体情况稳定,将从儿童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