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6版 家周刊·法苑
·假服务拿到真学分 志愿服务岂能买卖
·家长群收资料费的“班主任”有假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6 家周刊·法苑 2022年09月15日 星期四

假服务拿到真学分 志愿服务岂能买卖



    

  刷志愿服务时长,5块钱1小时……随着劳动课成为高中必修课,“3年不少于40小时”的志愿服务让不少学生和家长犯难。基于这种“需求”,有商家便动起了歪脑筋,在各大网络平台上,高中生志愿服务时长被明码标价、公开售卖。

现实 刚上高一就为学分发愁
  “高中学生毕业学分要求为144分,其中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具体构成为,研究性学习6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入学家长会上,读着演示文稿中的一条条介绍内容,黄女士不由心里打起了鼓。
  “在课外进行志愿服务,三年不少于40小时!”作为新高一的学生家长,黄女士称,自己对志愿服务这2学分着实有些迷茫。“孩子能参加些什么项目?尽量在高一搞定,否则升上高二高三,哪还有工夫做志愿。”
  相比新生家长的慌张,陈纭(化名)明显淡定许多。她在某重点中学担任班里的团支书,刚刚升入高二。在她印象中,得知有志愿服务这项任务时,身边同学没有表现得太在意。“学校按惯例会给安排一些活动,比如我们有校园志愿服务队,在校园植树、清扫垃圾等各种活动中进行服务,校团委都会为志愿者计时长。”
  当然,全靠学校安排,不足以攒齐这40个小时。“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平台,看到各种信息发布,比如志愿中国、志愿北京等。”陈纭介绍。

买卖 时长明码标价随买随充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同学并不准备真的做些什么。“有些消息灵通的家长早就知道要做志愿,在志愿北京里就把时长给刷好了。”
  时长怎么刷?在某网络平台上以“时长、志愿、高中生”等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不少宣称可帮忙刷时长的用户。记者随机联络一位“志愿北京”卖家,对方发来微信号,并给出“5块钱1小时”的价格。
  对方随即在微信中发来一个二维码,以及一组6位数字。“快扫,随机码很快就会过期,抓紧填!”扫码后,屏幕跳转至一个活动签到页面,有“证件号码”和“随机码”两处空白需要填写。按照对方指点,记者在“证件号码”处输入身份证号,在“随机码”处输入这组6位数字,然后点击“活动签到”,弹出“签到成功”的提示。
  紧接着,记者查询“志愿北京”官网,果然看到服务时长增加了4小时,状态为“已生效”。根据记录,这是由昌平区沙河镇某志愿服务队发起的线上志愿公益活动,但未写明具体服务内容。翻看该项目报名列表,与记者同时“报名”的多达22人,时间相差不超过20分钟。
  记者联系这一服务队所属的社区居委会,对方证实该服务队仍在存续状态。“面向18至35岁人群,主要是为大学生服务的。”

暗箱 发布真活动用户假参与
  在网上“操作”一番,什么活儿也没做就顺利多出项目经历与服务时长。而且这些信息从各种渠道均支持查询。漏洞出现在哪?
  有志愿团体负责人解释,志愿团体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项目、招募志愿者。每次举办活动需要设定活动时长、人数等,例如时长2个小时,限定20个名额,系统就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它代表“2个小时”,只有20个人能扫。此外,每场活动还会生成六位数的随机码,可以理解成这场活动的专属密码,生成后30分钟内有效。如果超时失效,扫码人数还未达到限定名额,可以再生成新的随机码。
  正常来说,参与者完成志愿服务后,可以扫描二维码,输入由组织者告知的随机码,二者配套使用,完成时长获取。网络卖家相当于直接把时长二维码与活动随机码发了过来,由购买者自行获取,这种录入方式叫做“扫码计时”。
  此外,组织方还可以收集志愿者信息,在后台按一定格式编辑文本,为志愿者批量录入时长,此种方式称为“团体录入”。
  成立志愿机构发布项目,难度大吗?记者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操作指南中看到,志愿服务队伍分为志愿服务团体、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其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法人组织三类。
  其中,志愿服务团体即经社区或单位同意成立,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尚未依法登记的团体。注册时需提交四项申请材料:队伍基本信息、同意团体成立的单位或社区出具的证明、志愿服务队伍负责人手持身份证件照片、联系人和负责人信息。换句话说,需要审批拿到的仅有“单位或社区同意成立证明”这一个文件。
  至于第二类、第三类志愿服务队伍,包含领域十分广泛,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党政机关、各类型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居委会、村委会、企业等均在其内。注册时仅需提交三项申请材料:队伍基本信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件照片、联系人和负责人信息。

提醒 诚信造假将埋长期隐患
  “生成的时长是否合规,是否发放到位?”在北京邮电大学教师、知名公益组织“夕阳再晨”发起人张佳鑫看来,近年伴随社会志愿服务热度不断高涨,个别志愿组织可能会存在类似问题。
  去年,北京市印发《关于开展“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志愿团体年度审核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年检年审工作进行。年度审核填报说明中,要求志愿团体勾选诚信承诺,保证本团体能够规范管理且无违规违法行为。
  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联系志愿北京平台,工作人员告诫,不可花钱购买时长,会有很大隐患。“很多人的时长被特殊标记,信誉度受到影响,都是因为存在违规行为。”
  志愿北京主页也针对用户进行提示:不要购买志愿服务时长,一经查实,该服务时长将被标记为“非法购买”,同时欢迎举报虚假记录或买卖志愿服务时长行为。
  “有人投诉举报就会去查。”该工作人员表示,违规获取的时长,也许能糊弄一年半载,但一旦查出来,就是一串问题。“志愿服务必须亲自去做,尤其是孩子、学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影响到个人相关记录。”(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