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6版 家周刊·法苑
·假服务拿到真学分 志愿服务岂能买卖
·家长群收资料费的“班主任”有假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6 家周刊·法苑 2022年09月15日 星期四

家长群收资料费的“班主任”有假
    

  “接学校通知,请各位家长交一下本学期的学习资料费、练习卷费、复印费等共计356元,以红包形式直接发在群里缴费,备注好学生姓名,谢谢配合。”近日,某小学家长群内,“班主任李老师”发布一则通知,家长们看到后纷纷发红包到群里。
  忙得团团转的李老师刚坐到电脑前,就发现班级家长群内有红包刷屏,并已有人领取。李老师赶紧说明:班级从来没有组织收费,请勿上当受骗!家长这才反应过来,此老师非彼老师。当天下午,李老师、家长到派出所报警。经调查,这样的骗局在短短3个月内遍及多个省份,致使上百名家长受骗。
  为何这群骗子能频频得手?原来,一次聚会,小刚从朋友处得知一个“生财之道”的方法:潜伏进家长群冒充老师,谎称缴纳资料费骗取家长钱款。小刚觉得“赚钱”机会难得,便找来两个“外援”——阿强和阿军,承诺事成之后给予一定好处费。小刚等人此后先在社交软件发布免费赠送游戏皮肤、账号等信息,吸引学生添加其为好友,同时要求他们分享家长群二维码以验明学生身份。
  3人扫码潜入家长群后,开始了“诈骗之途”。小刚先将自己的头像、昵称更换为班主任同款,并模仿班主任的语气,编辑一条收取资料费的信息发至群内。同时,为保障快速收取全部钱款、分散诈骗资金流向,阿强在每次行动前会召集几个朋友冒充学校财务人员进群抢红包,并按照抢得红包个数给予“好处费”。当班主任和家长发现异常后,小刚、阿强、阿军等人就迅速退群。
  检察官提醒,防范诈骗,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看”:添加好友时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备注信息。
  二“防”: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并向他人推送微信群或QQ群二维码。学校在建立家长群时要注意提升群安全设置级别,开启群验证功能,谨防无关人员进群。
  三“查”:对于家长群中新加入的成员,要及时提醒群主或管理员甄别身份。微信号ID无法频繁修改,可以据此核验对方身份。
  四“报”: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是被骗,要及时固定证据,向警方报案。 (杨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