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成立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全省14个重点产业之一,将中药材产业纳入确定的7个优先发展千亿级产业之一,并纳入现代工业“5+1”和现代服务业“4+6”体系重点推进,“川药”产业被列入现代农业“10+ 3”产业总体战略部署,两次召开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会议,将中医药产业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政策支持产业保障更加有力
完善中医药产业政策体系。先后印发《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关于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四川省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设立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会同农业农村厅印发《川药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编制《2020年川药产业振兴工作要点》等文件,协调省级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川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中医药产业保障能力。第五版《四川省中医药条例》将“中药保护与发展”独立成章,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建立中药材溯源体系,推动中药材流通“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成立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和省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并发布附子、麦冬、丹参等20项川产道地药材的省级地方标准,初步构建川产药材标准体系框架。川芎、姜黄两项国际标准研究获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
中药材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中药材产业种植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31.5万亩,中药材产值312亿元。省内多家知名中药企业在道地产区建立定制药园、药材基地,开展标准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建成24个药材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16个品种、24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均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已有以中医药为主题的三台麦冬等9个以中药材为主题的省级农业园区;有北川厚朴、合江林下中药材等5个以中药材为主题的省级林业园区。
道地生态种植取得突破。打造川产道地药材生态栽培技术示范基地6个,种质资源圃4个,收集保存道地中药材品种资源600余份。省药监局、省中医药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工作方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牵头省级六部门印发《四川省 中 药 材 产 业 扶 贫 行 动 方 案(2017-2020年)》,编制88个贫困县中药材种植推荐目录。开展中药材种植“扶贫示范基地”建设,22家医疗机构分别与中药企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开展“定制药园”建设,已经带动种植中药材面积26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
中药工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中药工业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底,全省规模以上中药企业共计236户,营业收入约581亿元、占医药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6%。培育重点企业8个、打造重点品种 13 个、建成重点基地 24个,培育产业示范县、重点县66个,川产道地药材年综合产值超千亿元。
龙头企业与品牌建设持续加强。培育超10亿元企业7家,超5亿元企业 4 家,超亿元企业 48家。培育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中成药1个,5亿元以上的3个,1亿元以上的32个,培育1亿元以上重点饮片单品11个。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发创新团队6个,开展优势川药品牌提升、品种优化项目10个,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15个。
中医药产业平台不断拓展。会同省商投集团共同打造省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融合平台,推动成立以大型国企为核心的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0亿元。四川中医药亮相西博会、老博会、中国(成都)医药产业博览会等,组织本土药企赴重庆、山东、吉林、海南等地开展“本草四川、康养天府”主题推介。
中医药服务新业态持续拓展
中医药健康旅游业态蓬勃发展。会同文化和旅游厅出台《关于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新格局,在标准体系、业态培育、产品开发、活动策划、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全省已遴选35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涵盖成都、绵阳、眉山、凉山等17个市(州)。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快速成长。出台《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支持建设7个中医医院医养结合示范中心、老年病及康养中心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创新孵化基地,106家中医医疗机构与258家养老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建成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区4个、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项目6个。
中医药服务新业态更加丰富。围绕竞技体育开展中医药治疗、康复及研发中医药抗疲劳等功能饮料、保健品。研发花椒、川芎、麦冬等为原料的健康产品。研发“川药”健康饮品、化妆品、保健品以及中兽药、中药饲料添加剂等,推动川产中药材及非传统药用部位的综合利用。推进川药与川茶、川果、川酒等融合发展,培育四川特色的中医药养生大产业。
(省中医药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