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6版 科普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怎么预防
·帕金森病七大先兆症状
·月经不调的中医药治疗优势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6 科普 2021年07月15日 星期四

月经不调的中医药治疗优势
    

□ 绵阳市中医医院 聂采利
  月经不调临床上常称之为月经异常,属于妇产科常见多发疾病,在我国14岁到50岁的女性中,患病率约30%。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延后或者提前,月经量异常以及行经疼痛等。严重的月经不调还可致不孕不育、闭经等,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工作,应引起医患双方高度重视。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较多,主要由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器官病变或药物、自身体脂过少、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引起。
  治疗上,西医以雌、孕激素类贯序疗法治疗为主,开始效果不错,但停药后易反复,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总体疗效一般,长期应用有诱发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风险,一般难以坚持长期治疗。而传统中医以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为原则,治疗月经不调已上千年,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为广大百姓认可。
  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及经期延长等,故属于中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愆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范畴。病因病机为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或多产房劳,或饮食劳倦,使肝脾肾脏气受损,气机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血海盈亏失常,发为月经失调。多存在肾气不足和脾胃不足,加之病因未除或反致肝郁气滞,出现病情反复不已。可概括为“虚”“瘀”“滞”,即为气血虚、血淤、气滞。
  月经不调的辩证着重在月经的期、量、色、质和白带的量、色、气味及月经的伴随症状、舌苔脉像。月经异常虽然有期、量的不同变化,但两者大多并见,如月经先期量多或减少,月经后期也伴有量多或减少。
  月经不调的治疗原则重在调经,有调理气血、补肾、健脾、疏肝之法。调理气血当辨在气在血,病在气,治气为主,养血活血为辅。病在血,以治血为主,益气行气为辅。“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不离肾,故补肾为调经治本,以填精补髓为主、助阳为辅。健脾意在益生化之源,化源足,气血旺,经水亦自调。疏肝即增强肝疏泻功能,有时还要清肝、平肝、养肝,利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使脏腑气血、气机和畅,有助于调畅月经。
  在临床中, 月经不调临床表现较多,通过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均能诊断,可辨为肝肾不足、肾虚血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等证型。但由于病程长或家庭等因素影响,致病情恢复缓慢或时轻时重,造成病情复杂多变。但总以肝、肾、脾脏的病变为主要表现,即为肝郁、肾虚、脾虚,故治疗常以疏肝理气、滋阴补肾、健脾益气为主,养血活血为辅,常以逍遥散酌加菟丝子、枸杞子、续断、川牛膝等补肾之品,如气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鸡血藤、黄芪、当归;潮热、心慌、眠差、易怒加石决明或珍珠母、百合、酸枣仁;心烦、口干苦、腹胀、身胀满加栀子、黄芩、枳壳、厚朴、香附;痛经明显加川芎、香附、延胡索。服药后有身轻松感,情绪稳定,能逐步改善全身症状,多数人经一至二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月经的周期、量、色、质逐步恢复常态。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有悠久的历史,认识到月经不调不单是生殖系方面疾病,与脾胃、肝胆、心神相关,受后者影响,故不能单为治月经不调而治疗,先调理好脾胃、肝胆、心神等脏腑机能后再调理月经就会容易得多或月经会自调。这就是相比西医单为治月经不调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上值得推广,更有利于维护女性群体身体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