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卫生院 胥元
中医对失眠的研究在近几年来逐渐深入,失眠多数都是因脏腑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导致脏腑功能混乱的原因有很多因素,实际治疗中应对症下药。采用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比对西药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能避免患者对镇静剂治疗产生依赖,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少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失眠治疗中。
失眠的中医理论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失眠症发生率显著增加,基于中医开展失眠症治疗,能有效减少副作用以及提升治疗疗效。随着现代中医对失眠症病因研究的逐步深入,愈加认定失眠与患者的心脏脾肾等器官有关,正常情况下人的睡眠与卫气正常运行有关,若是卫气能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就能实现阴阳协调,就能“阴气尽得寤”。若是卫气不能正常运行,无法交于阴,就会寤寐失调。卫气无法正常运行的原因有很多,多数是因为饮食不节、思虑过甚、心神不安和情志失常等。总的来看,失眠的病机是因为阳盛阴衰,以至于阴虚不能纳阳、阳盛不能入于阴,卫气无法正常运行。基于中医的五脏藏神的理论,失眠症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虚,阴虚,有心肝血虚,脾虚不运。二是实,气滞痰阻,引起脾胃气机失调,以至于心神不得寐。三是虚实夹杂,也就是脾胃虚弱与气滞、痰热等都存在,引起失眠难寐。因此,在辨证分型治疗中,主要是以脾虚湿阻痰热扰心、胃腑不和心神不宁、脾虚不运痰湿阻滞、脾胃虚弱血不养心为主。
失眠症的中医调理
在实际失眠治疗中,临床多数从脾胃开始进行病因分析。就中医对失眠的病因机理分析,脾胃是卫气运行的中枢地带,气机升降离不开脾胃的支持,脾主清阳之气升,胃则是主降浊阴之气,气机的正常升降才能实现卫气运转正常,确保睡眠的正常。在脾胃失和引起的失眠症状治疗中,应该遵循“补脾运脾,和胃通腑”的理念,补脾多数用四君子汤,运脾更加青睐于六君子汤,和胃基本上都是采用平胃散和半夏泻心汤。用党参5g、白术15g,茯神15g,茯苓15g,陈皮15g, 半 夏 10g, 石 菖 蒲 15g, 郁 金10g,枳实 10g,酸枣仁 15g,五味子15g,远志 15g,合欢皮 20g,夜交藤20g,甘草10g等。
其次就是从肺论治,也是纾解气郁的主要途径,肺功能一旦失调,就会导致气郁久而化火,郁火不能及时消散就会导致心神不寐,治疗气郁化火型的失眠患者,首诊可先用麻杏石甘汤实现宣达华盖,发越玄府,疏散郁火,在患者可入睡后再进行二诊,对精神萎靡、气阴两伤的症状,应采用复脉汤进行调理,解决郁而不寐的病证。
最后就是中医药针对失眠的调理,除却药方药剂以外,还有一些外治方法,这些外治调理也在失眠治疗中占据较高的地位。太极针疗法以及穴位疗法在失眠治疗中往往都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因为很多中医学者认为日常生活中失眠症状的出现,不能只是使用药物治疗,应该改变患者体内水火不济、阴阳失衡的情况,需要缓解患者的情绪。遵循针药并用原则,在实施针刺疗法的同时,用中药进行随症加减治疗,针刺的穴位是以内关 (双)、三阴交 (双)、足肇(双)、太溪(双)、行间(双)、神门(双)穴位为主,中药则是以15g五味子、石菖蒲、元胡、苏木,10g败酱草、丹参作为基本药方。
中医药调理失眠的研究深入也是为了减少失眠治疗的副作用,解决由于失眠治疗无效所诱发出的心动过速、腹泻、便秘、血压升高、消化道溃疡病疾病,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法和辨证论治、外治方法的应用,提高失眠的治愈率。